关于职务侵占罪的认定问题以挂靠名义开发楼房的建筑商是否可以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
不可以的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人认为,该建筑商可以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非法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年月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法释[]号)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渝高法明传[]号《关于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侵占本公司财物如何定性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对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此复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年月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法释〔〕号)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渝高法明传〔〕号《关于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侵占本公司财物如何定性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对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此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第一款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关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中若干数额、数量标准的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届检察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将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中若干数额、数量标准规定如下:一、贪污案(刑法第382条、第383条、第183条第2款、第271条第2款、第394条)1、个人贪污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2、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千元,但情节轻重的,应予立案。二、挪用公款案(刑法第384条、第185条第2款、第272条第2款)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和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应予立案;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应予立案。三、受贿案(刑法第385条、第386条、第388条、第163条第3款、第184条第2款)1、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2、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千元,但情节轻重的,应予立案。四、单位受贿案(刑法第387条)1、单位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2、单位受贿数额不满10万元,但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予立案。五、行贿案(刑法第389条、第390条)1、行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2、行贿数额不满1万元,但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予立案。六、对单位行贿案(刑法第391条)1、个人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2、个人行贿数额不满10万元、单位行贿数额不满20万元,但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予立案。七、介绍贿赂案(刑法第392条)1、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介绍单位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2、介绍贿赂数额虽然不足上述标准,但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予立案。八、单位行贿案(刑法第393条)1、单位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2、单位行贿数额不满10万元,但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予立案。九、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隐瞒境外存款案(刑法第395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或者隐瞒境外存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十、私分国有资产案,私分罚没财物案(刑法第396条)私分国有资产或者私分罚没财物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十一、滥用职权案,玩忽职守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案(刑法第397条)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应予立案;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3、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虽然不足规定的数额或者数量标准,但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予立案。十二、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案(刑法第404条)不征或者少征税款达5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十三、徇私舞弊发票、抵押税款、出口退税案,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案(刑法第405条)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或者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致使国家税收损失在5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十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刑法第406条)失职被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以上数额、数量标准,根据法律规定,在有些案件中不是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标准,在适用时应根据法律规定全面掌握。看其实际的职务内容。